【万卷书】奉节观音洞--1939年四川水利考察《知微影集》

民国时期中国本土知识分子

对祖国的科学探索

这些考察影像虽不是艺术创作,但它们有着比艺术作品更为丰富的价值维度。

 

我们期待这些交织了历史、学术甚至政治的考察影像,在更为深入的研究中显现其真正的价值。

▲奉节观音洞

--1939年 四川水利考察相册《知微影集》

 

 

 

奉 节 观 音 洞
白帝山西山腰原有观音洞,是一孔人工挖凿的古洞。洞内呈方形,约50平方米。洞口面南,额题“观音洞”三字。
此洞开凿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清乾隆十四年(1748年)重建。洞北侧壁上凿有石坛,坛上正中有千手观世音塑像,两侧立有龙女童子,姿态曼妙,栩栩如生。
据洞前清代石碑上文字记载,洞前原有一楼,祭祀镇江王,称镇江王楼。
咸丰初年,人们募捐将此翻修一新。
随着岁月流逝,此楼逐渐颓废,旧址修建了杜甫西阁。
 

《知微影民国期间四川省水利局职员以四川境内的水文站为线索,对四川各地进行考察并制成《知微影三册。这三册影像是反映民国时期中国西南地区风貌及水文发展的重要影像资料。

此全三册中记录了四川境内长江、岷江、金沙江流域的成都、奉节、万县、渠县、广安、重庆、南充、遂宁、广汉、彭县、新都、华阳、眉山、犍为、松潘等地名胜、习俗及水文情况。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