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具有最卓越的内在科学文明。”——罗伯特·悲曼( Robert a.F. Thurman)
佛教宇宙观:冥想成佛的环境
须弥山
迪娜·邦德尔,约翰·C. 亨廷顿
佛教的证悟和成佛发生在神圣的观想空间,称为默鲁山或须弥山。在西方语言文学中,须弥山体系通常被解释为佛教的宇宙,但这种描述从某种程度上具有误导性,因为它暗示了一种奇异现象。须弥山体系确实是佛教宇宙观的一种表达,因为它描述了宇宙的结构。然而,这种结构呈现于多个空间与维度中。
须弥山体系存在于各种世界中,并代表着一个适用于各层次存在的所有生命和所有现象的结构原理。因此,无形中从宏观到微观有无数个须弥山体系。它构成了佛教世界体系的中心,处于修行者的心中,并代表了每个人的“世界体系”(loka dhatu)而修行者不过是数十亿人之一。这种二元性正是修行者必须坍缩成非二元性的东西,实现微观和宏观的终极同一性(图1和图2)。
图1a-d.
a) 从最底层地狱到最高色界天的须弥山整体设想;
b) 具有四层的须弥山与半空环绕的日月;
c) 中心有金刚坐姿的南瞻部洲;
d) 须弥山的真实(且唯一)位置存在于须弥山宝座上的金刚坐姿瑜伽修行者的心中
图2e-f.
e) 各种经文和艺术作品中佛陀可能出现的位置:基座的山洞里;四天王天之上,忉利天;或在最高色界天,色究竟天。 在一些冥想中,瑜伽修行者最初把永恒的须弥山设想成身体部位。这样的话,布领的四个波瓣即四大部洲,而头和头发像山川。这个主题有些不同。
f) 尽管须弥山常被称作“宇宙”,但它并不是;它其实是宇宙中每个有情众生个体的世界体系,而且在较高的各境界中,它们通常混合描述在一起。
在下面的须弥山结构中,有一座巨大的山峰,上面是一系列超然的住处(sthana)。在色究竟天,色界的最上层和最以太位面是密宗讲道和成佛发生的地方。
因此,在受教时,弟子必须确定教化的地点确实是色究竟天,而古鲁确实是一直在色究竟天讲授教义的大日如来,而且同伴都是十阶菩萨。须弥山也是大多数形象和瑜伽练习的组成部分,其结构还出现在多种仪式布置、艺术作品以及遗迹中。
须弥山虽然有时会有所不同,但在很多资料中都有详细的描述,其中最著名的是由伟大的佛教学者世亲(4世纪末至5世纪初)所著的《阿毗达摩俱舍论》(Abhidharmakosha)。下面的描述主要基于该作品。
须弥山体系的概述
须弥山世界体系被设想成 “层层叠加”,从地狱的最低层阿鼻地狱开始,向上通过欲界(Kamadhatu)、色界(Rupadhatu)和无色界(Arupadhatu)三层。随着各界的向上发展,纯洁、圣洁和虚无也不断增加,从最堕落的到完全无形的纯粹 (图3)。
须弥山体系隐约以轴线或柱子为中心,垂直地贯穿整个系统,连接着存在和体验的所有层面。它是体系中不变的核心,本质上二维无限长。任何层面上有佛的地方,轴线都垂直地穿过佛的身体中心;当有瑜伽修行者试图成为佛陀时,轴线正好穿过他或她的身体中心。从本质上说,所有的佛现象和本体都是通过这个轴线辐射的。修行者开始意识到外部的须弥山与内在的须弥山相吻合。此外,每个人的心灵(chitta),根据字面意思位于胸骨下方轴线上的一个点,囊括这个世界体系的整体。
须弥山世界体系由重生六道组成:地狱道(niraya),“极度悲哀”,饿鬼道(preta)、畜生道(triyagyoni),人道(manushi)和阿修罗道(asura),和天道(deva)。这重生六道,或重生形式,通常被描绘成圆形,如“生命之轮”,或者“有轮”(Bhavachakra),说明了生命在轮回之中的永恒循环。在西藏的寺院里,主神厅拉康(lha khang)的入口处常常有有轮(Bhavachakra)和须弥山的壁画,作为对六道众生的提醒。寺庙本身被认为是在色究竟天,须弥山系统的最高色界。
世界体系的各界
Ⅰ.欲界(Kmadhatu)
由20个较低的存在状态组成;从最低层向上分别是:
A.地狱
a.八热地狱(Ashtaniraya)
1. 阿鼻地狱 2. 大热地狱 3. 热地狱 4. 大号叫地狱5. 号叫地狱6. 众合地狱 7. 黑绳地狱8. 复活地狱
b.八寒地狱(Sitanaraka)
1. 具疱地狱2. 疱裂地狱 3. 紧牙地狱 4. 阿啾啾地狱 5. 呼呼地狱 6. 裂如青莲花地狱 7. 裂如红莲花地狱 8. 裂如大莲花地狱
B.饿鬼世界(Pretaloka)
本界由阎罗王掌管,地下世界之王。
C .畜生道(Tiryagyoni Gati)
除了人类,本界包括所有的土地,水和呼吸空气的生物。
D .人道(Manushi Gati)
(参见下面的Bhajanaloka描述)
E .须弥山较低的三层,以所住神仙名字命名:
1. 器手天(Karotapani),第一层,在须弥山1/8高度处,即地上1万由旬 (走一天的距离)。
2. 持发天 (Maladhara),第二层,在须弥山的1/4高度处,即地上2万由旬。
3.常醉天(Sadamatta)第三层,在须弥山的3/8高度处,即地上3万由旬。
F .常放逸天
1.四天王天(Chatur Maharaja),在须弥山的第四层,在须弥山的1/2高度处,即地上4万由旬。
2. 三十三重天(仞利天) (Trayastrimsha),在须弥山顶的一片广阔的平原上,即地上8万由旬。
3. 夜摩天(Yama Devaloka)),在地上16万由旬,即在须弥山上空8万由旬。
4. 兜率天(Tushita),在地上32万由旬。
5. 化乐天(Nirmanarati),在地上64万由旬。
6. 他化自在天 (Paranirmitavashavartin),在地上128万由旬。
Ⅱ色界(Rupadhatu)
这界由17种无欲、有形、有相、有物质的状态组成,按照四重禅定(dhyana)进行分组,前三重禅定被进一步分为三个阶段。第四重禅定分为八个阶段。
A. 初禅
1. 梵众天(Brahmakayika),在地上256万由旬。
2. 梵辅天(Brahma purohita),在地上512万由旬。
3. 大梵天(Mahabrahmanu),在地上1024万由旬。
B.二禅
1. 少光天 (Parittabhas),在地上2048万由旬。
2. 无量光天(Aparamanabhas),在地上4096万由旬。
3. 光音天(Abhasvara),在地上8192万由旬。
C.三禅
1.少净天(Parittashubha),在地上16384万由旬。
2. 无量净天(Apramanashubha),在地上32768万由旬。
3. 遍净天(Shubhakristana),在地上65536万由旬。
D.四禅
1. 福生天(Anabhraka),在地上131072万由旬。
2. 福爱天(Punyaprasava),在地上 262144万由旬。
3. 广果天(Brihatphala),在地上 524288万由旬。
4.五净天(Shuddavasika),在地上1048576万由旬。
a.无烦天(Avriha),在地上2097152万由旬。
b. 无热天(Atapas),在地上4194304万由旬。
c. 善见天(Sudrisha),在地上8388608万由旬。
d. 善现天(Sudarshana),在地上16777216万由旬。
e. 色究竟天(Akanishta),色界中最高和最微妙的一层,位于地上33554432万由旬。
Ⅲ 无色界(Arupadhatu)
无色界由四部分组成,不是有形的“地方”,而是一种存在的状态。这里的神明极其微妙,弥漫在广阔的空间中(akasha)。
A .空无边处天(Akashanantyayatana)
B.识无边处天(Vijnananantyayatana)
C .无所有处天(Akimchanyayatana)
D .非想非非想处天(Naivasamjnanasamjnayatana)
物质世界面(Bhajanaloka)
根据《阿毗达摩俱舍论》 (Abhidharmakosha),人类居住的物质世界由山脉、宇宙海洋和大陆组成2。世界的底层和基本特征如下描述:
底部是一个无穷大、16000由旬厚的的风轮。
再上面是水轮,
再上面是金轮,
再上面是金球;
再在金球上有九座山[山脉];
须弥山在中心(由四个宝石组成);它是四方面的:南是青金石,西是水晶,北是金,东是银。
须弥山被8个圆形山脉环绕,在中心山脉周围形成同心环。前七个是金子做的。金色的山形环与须弥山分离,由七个宇宙海洋隔离开,也称为“内海”,因为它们跨越了本体系的内部山脉。第八个圆形的山,环绕整个世界系统,是用铁做的铁围山。在金山脉最后一环和铁山之间是巨大的盐海。在盐海中有东西南北四大部洲(dvipa)以及八中部洲:
1. 南边是南赡部洲(Jambu),形状像一辆大车。
中心是金刚座(Vajrasana)。两侧是两个中部洲,Chamaras 和Avasrachamaras。
2. 东边是东胜神洲(Videha或 Purvavideha),半月形,两侧是两个中部州,Dehas和Videhas。
3. 西面是西牛贺洲,圆形,两侧是两个中部州,Shathas和Uttaramantrins。
4. 北面是北俱芦洲(Uttarakuru或Kuru),方形,两侧是两个中部州,Kurus和Kauravas。
六道重生
这个体系上面是六道重生(gati),通常被称为轮回世界。分别是天道(deva gati),阿修罗道(asura gati),人道(manushi 或nara gati),畜生道(tiryagyoni gati),饿鬼道(preta gati),和地狱道(niraya 或narakarupin gati)。天神居住在天界和先验界,根据天神的类型,在无色界中往上越来越虚无,最终达到存在纯粹神明的顶峰。居住在三个大梵天往上到色究竟天的天神,处于一种无欲的状态,但仍然有形,因此命名为“色界”(Rupadhatu)。再往下,所有其他天神都生活在欲界(Kamadhatu),并受制于欲望、贪婪、愤怒、嫉妒和其他以自我中心为存在的缺点。
阿修罗道(asura)包含了一些万物有灵类的存在,它们栖息在世俗的世界里,对人类有益或不利。它们的宿命是对抗仞利天,从而拥有结永生果的树。它们以树神和其他自然现象存在于人类中。
畜生是指生物界中除人类之外的所有生物。尤其是驮兽和供人类消费的动物,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如此不幸,要么辛苦劳作,要么非正常死亡。在这些畜生中,大象、狮子、老虎等可能会被认为是“更高”的动物,它们的存在更像人类。
饿鬼(preta)道与人道相交叉,它们之前在人道的贪婪导致在饿鬼道生下来就有着巨大的肚子和纤细的脖子。它们以人类和动物的粪便为食,而且当这些可怜的饿鬼把粪便放进嘴里时,甚至会变成火,导致它们永远饥饿。饿鬼是佛教僧侣和俗人送礼物、食物和其他布施的接受者。
地狱道的存有们受到各种各样的折磨,与它们以前的罪行的性质和程度相对应,它们可能被切成薄片、切成小块、煮、烤、锯、撕碎、冰冻,或者虐待,只要能补偿它们的孽报。最终,它们将能够离开,并在道德尺寸上得到提升。
人道是最幸运的重生,非常适合精神进步,根据一些佛教思想流派的说法,它是唯一的重生形式,可以获得完全的启蒙,摆脱轮回。
艺术和冥想中的须弥山
须弥山是佛教艺术中普遍存在的主题。有须弥山宝座、须弥山顶冠(meru jata)、须弥山皇冠(meru mukuta),以及须弥山世界体系本身的示意图和图示。须弥山顶也有须弥山的示例,都在须弥山上。图像表明,得到启蒙的修行者坐在菩提树下面的须弥山宝座上,即印度的菩提迦耶金刚座(Vajrasana),这里,释迦牟尼曾坐下并获得启迪。这里是南赡部洲(Jambu)的中心,地理上被认为印度次大陆。由此而论,释迦牟尼住在南赡部洲,那里庇佑了数百万人。与此同时,他也出现在位于须弥山体系中色界的最高处色究竟天,在那里,菩提树只是南瞻部洲上的一个小点,位于须弥山脚下广阔的咸海中。同时,整个须弥体系存在于他心灵的中心,比原子还小,因此它本质上是一种冥想现象。这些主题将在各条目中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