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雕真言铜鎏金嘎巴拉碗(全)—《极乐之轮:佛教冥想艺术》

“西藏具有最卓越的内在科学文明。”

——罗伯特·悲曼

对喜玛拉雅佛教艺术的关注已成为艺术史学的前沿,尤其是在鉴赏和归属方面。一些大型展览突出了喜玛拉雅文化的艺术成就,但很少有展览主要关注创作这一艺术的原因及其初衷。John Huntington与Dina Bangdel于2003年秋-2004年春分别在美国洛杉矶美术馆与俄亥俄州美术馆策划举行一个以《极乐之轮:佛教冥想艺术》为主题的大展以弥补这样的一个学术空白,同时出版了这本巨作——【极乐之轮:佛教冥想艺术】!

内雕真言铜鎏金嘎巴拉碗

约翰·C.亨廷顿,迪娜·邦德尔

西藏

约18世纪至19世纪

头盖骨制碗体及髻纹铜制碗盖

高度:0英寸,宽度:6.25英寸,深度:7英寸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艾弗里·布伦戴奇藏品

在胜乐金刚的视觉化观想完成阶段中,修习者将在其微妙的身体系统中于肚脐处观想出一个四瓣莲花脉轮(脐轮)。这个嘎巴拉碗内部涂有与胜乐金刚观修法脐轮类似的四瓣莲花图案。五字真言“嗡吽叭阿甚”(OM,HUM,PHAM,AH和HRI [M])在嘎巴拉碗中央及四个花瓣位置上以金色书写。

图 1.五个梵字真言”嗡吽叭阿甚”

(OM,HUM,PHAM,AH和HRI [M])

在嘎巴拉碗中央及四个花瓣位置上以金色书写。

我们并不特别了解这种梵文咒语。然而,金刚亥母心咒是OMVAJRADAKINIYE HRIM HUM PHAT SVAHA。因此,我们倾向于这些梵文如中心位置的OM(“嗡”),北方位置的HRIM(“甚”),东方位置的HUM(“吽”)和PHAM(sic PHAT“叭”)都与金刚瑜伽母有关。在上述完成阶段实践中,在内部提供的颅骨内可视化的OM(“嗡”)、AH (“阿”)HUM(“吽”)位于一列,OM(“嗡”)位于中心位置,AH (“阿”)位于西侧,HUM(“吽”)位于东侧。

这个嘎巴拉碗最有趣的特征之一是碗盖与碗托设计中的视觉双关性。实际上,碗盖雕塑的是一堆宝石,而碗托则又是光焰中的宝石。然而,对于大多数知识渊博的观众来说,这会让人想起佛陀头顶卷曲的发髻。这是艺术家有意为之的吗?要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不过这种视觉效果肯定是已经实现了。

与前两个例子中展现出来的那种坛城造型不同,这只嘎巴拉碗并没有坛城的样子。正如我们所见的那样,碗托造型从三角形底座开始,而“火焰”在它上方肆虐飞舞。三个造型精美的人头支撑着头骨碗,除了内部的金字真言以外,其外观还是非常朴实无华的。因为嘎巴拉碗内的脐轮莲花图案以及观修金刚瑜伽母的咒语,这只祭品的象征意义已经在观想中被提升到了更高的级别。

迪娜·邦德尔,约翰·C. 亨廷顿

1.卡奇?达瓦桑珠(Kazi Dawa-Samdup)编辑的《藏传佛教密宗胜乐根本续》藏文英译本,第18页-29页。

2.以上是对内雕真言铜鎏金嘎巴拉碗的一种试探性解读。

更多阅读:

《密合轮荟供表演套装中的胜乐金刚坛场面具》

《胜乐金刚与金刚亥母》

《金刚和犍稚》

《佛说大乘菩萨譬喻论》

《那洛巴尊者像(Naropa)》

《“诸佛之母”: 般若到彼岸》

《修炼成佛的目标-开悟的象征:五方佛》

《色究竟天的大日如来》

《佛教宇宙观:观想成佛的环境—须弥山》

《极乐之轮:佛教冥想艺术--之序》

《极乐之轮:佛教冥想艺术》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