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境碎影 2016》——黄昆
随着整理出来的作品跟大家分享的越来越多,
也多次在各种画展中跟大家见面,
最终有幸于2022年12月
经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了
《幻境碎影 2016》第一版。
目前已经在北京映画廊像素书店的
实体书店和网店同步上架,
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到店观看,
或在映画廊像素书店的网店直接购买,
书名:幻境碎影 2016 | |
作者:黄昆 | 装帧:精装 |
规格:33x38.4x2.5cm | 页数:148页 |
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 | 印次:2022年12月第一版 |
序 言
“与其拍摄一个东西,不如拍摄一个意念,与其拍摄一个意念,不如拍摄一个幻梦”。曼雷的这句名言启迪了很多摄影人,我也是其中之一,我是一个爱幻想的人,脑海中会经常出现一些幻影,她们会突然闪现在我摄影时、读书时、行走时……她们有些清晰可见、有些模糊朦胧、有些梦幻美丽、有些浓烈悲壮、还有些似乎要传达深奥的哲思。这些“幻影”似乎是透过感知力也就是“灵性之眼”看到的,也许这些“幻影”是另一种“真实”……
这些幻梦稍纵即逝,所以我要用摄影语言把她们表现出来,然后将每一个梦幻的印记都放入一个漂流瓶,投入到时空的长河中……
愿有缘人能拾起她,阅读她!……
摄影是我最喜欢的一种修行方式,每一件作品都能反映出我当时瞬间的一个感悟。她是我“灵感”的一个碎片,她的对错高低,我自己很难评述,还是留给观者或后人去评判吧!
黄昆
黄昆的“重叠”
姚璐
摄影给了很多人发泄胸中块垒的机会和条件,器材和科技的推助使得摄影变得很“简单”,易于驾驭和操控,但我们都知道其实这是表面上的现象,摄影是典型的笑着进去哭着出来的学习过程,但总有痴情人乐此不疲,义无反顾。
我们再说说技术这事儿,当然我们这里所谈的摄影技术不是简单的对焦实不实、曝光准不准、反差够不够等浅层的操作技术,这些已经不是现在摄影的问题了,由于科技的发展和器材的进步,有些已经成为了照相机自己的本能了,不需要人为的把控和改变,相机就能帮助你弄的好好的。当然这也造就了人们的某些惰性和某些“退化”,这就是科技带给人们的双刃剑吧。
那么,人们应该把更多的经历专注在如何去拍的问题上,这本来是个好事情,是正确的观点,但是却无形的伤害了技术的存在,似乎一提技术就特别没有面子,即便有的人想提高一下也变得偷偷摸摸的,好像一专注技术就会被人认为是器材党和技术控之流。
然而,我今天所说的技术可是组成摄影艺术特性的重要元素,这些技术不是简单的操作一下而呈现出来的,而是因为技术可以演变成艺术的语言,像曼﹡雷利用摄影的萨巴蒂效应,这个技术为他提供了一种复兴视觉的方式,具有了“鼓动性的效果”,使他成为了一名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中活跃的艺术家。
此外,技术不是艺术的附庸,而应该是与艺术共存的结合体,不要机械的将二者割裂开,而今天我们所谈的摄影家黄昆就是这样一个用摄影的拍摄技术说话的人,他痴迷于摄影技术里的——多重曝光法。
黄昆以这样的拍摄方式已经有很多年了。因为在他的心目里,几个艺术大师的精彩作品始终影响着他,如前面所说的曼﹡雷,当然最让他膜拜的是有暗房终结者之称的摄影大师杰里﹡尤斯曼的作品,尤斯曼对于摄影技术的操控可以说是登峰造极,其精准的影像衔接使人们惊呼为天意,而黄昆的重叠拍摄和这些艺术家的手法既相似而又有区别,
黄昆在他自己的自述里说:
我是用单反相机、变焦镜头结合多重曝光的技法去拍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现场短时间内拍摄完成的。通常我到现场后,会观察现场的所有元素,这时如果有些元素能够激发灵感的话,头脑中会闪现一个朦胧的图景,我会根据这个图景分解拍摄步骤进行试拍,根据相机显示器呈现的试拍结果调整曝光量和曝光顺序再次拍摄,直至完成创作。相对来说,我觉得现场多重曝光拍摄这个技术难度要更大些。因为现场的时间有限、环境复杂干扰多、光线变化也比较快,所以一旦灵感闪现就需要快速、准确完成创作。不过有难度、有挑战,才更有乐趣更有成就感!
为此黄昆收藏了很多杰里﹡尤斯曼的作品着实的对每一幅作品细细研究,并以此为榜样,希望学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尤斯曼在暗房里里大量的应用多重曝光叠加影像的技巧,这个过程其实说起来并不神秘,但是极难精准的实施,让我们望而却步,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要将这些影像重叠?怎么重叠?重叠的程度,步步精心且步步需要构思,不是率性随意的拼凑。因此我们也惊叹于尤斯曼的这种在影像形成之前已经了然于胸,才能步步为营最后慢慢实现的神奇结果。
说起重叠,我们都熟知的中国的郎静山大师的“集锦摄影”,他和杰里﹡尤思曼一样都是先去拍摄素材,随后在暗房里巧妙布局、精心制作,通过遮挡、拼接完成。再如当代艺术家霍克尼也是通过拍立得拍出的照片在“明室”进行拼贴,组成“立体”画面。
在今天,集锦手法不需要在暗房里面完成,我们利用电脑里的 PHOTOSHOP 软件,可以轻松的完成包括郎静山、杰里·尤思曼、雷兰德、大卫·霍克尼、曼﹡雷这些艺术家的作品的效果。而黄昆的“重叠”则是在照相机的操作里完成,在他的创作过程里,一定是脑海里充满着预埋的内容和画面,再以猎人一样的眼睛,机敏的搜寻外部的世界,当新的画面出现时,则多重曝光下和原有的画面发生反应,孕育出新的作品。我这里说的是——孕育,因为他的作品不是简单的1+1,那是“物理反应”,一个艺术创作者是要在创作过程里有“化学效应”的,看的出黄昆努力的让自己作品产生“化学反应”,如同听歌剧表演里的二重唱、三重唱,通过和声与对位的技巧,造成生动的戏剧性和立体化的效果。又如同好的香水,绝不是单一的味道,我们在多层次里品味复合的韵味。
前面已经说过,不要将多重曝光理解为仅仅是一种拍摄技巧和乐趣,拍摄的方法并不神秘和独创。一个创作者如果心思都在独创什么技巧上下功夫而忽略了作品本身那就是本末倒置了。黄昆的创作过程里,是在用心对世界重新解构和编程,画面的元素也由象形、写实、抽象、写意之间不断的更替着,他在努力的将之发展为一种语言和态度,经过不断的积累,将他眼里所看到的与摄影融合为一体,透过镜头传达给别人自己的视角,表现出大千世界的万种姿态。同时,他的作品里涉猎的内容也非常广泛,有日落的荷塘、有颐和的春晓、有繁华的都市、有旅途的记忆、有古建的余晖…构成了他的“幻境”和“碎影”。但是每一幅作品都是有着浓浓的东方传统艺术的样式。据我了解,黄昆是个“书虫”,读书杂而多,从哲学、老庄到历史科学,无不通吃,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家国情怀和东方古典主义的美感充满了他的作品里。艺术的身后其实还是知识,但是将知识如何“艺术”了,是每个艺术家都想做的事。融合、转换、消化最后演变成为我们自己的语言,由技而升道,这里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黄昆也不例外,我们也期待着。
2022年11月于北京
世间诸相,幻影迁流,
只有与生命相应的影像与文字,能沉淀成
“印心”之物,
值得我们每每回味。
创作者自摄影、藏书始,一路行走至
生命幽深处。
影像背后,是摄影师的心迹流露,
也期待与有心的观者心意相印,于
见闻觉知处,照见本心。
长按下面识别二维码
期待与有心的观者心意相印
印心视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