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隶省北京通往运河水闸的石兽--1926年《中国的建筑与景观》

建筑是用一种凝固的艺术,

用最沉静的方式表达着它的内涵。

它们或精致,或恬静,或威严,

如同历史和时间的见证者,

以其独有的历史与文化积淀,

历经岁月变迁,愈发醇香久远。

 

中国建筑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凝练下来的审美!

元朝至元三十年,即1291年,郭守敬主持督挖的漕运河道竣工,元世祖将此河命名为通惠河。通惠河连接潞河,开启大运河之路。大运河上漕运繁忙,南方漕粮、北方物产等漕运物资都在张家湾码头上下船,再经陆路往来于京城。为了方便行人车马,就在通惠河咽喉必经之地,修了一座木桥通行——这就是土桥最早的桥——广利桥,迄今已有600多年。

 

广利桥最初是木桥,到了明初,木桥不堪重负,改建石桥。清乾隆四十二年,即1777年,重修广利桥,且在石桥东南向雁翅中间,嵌砌着一只大石雕刻的镇水兽:镇水兽长1.5米、宽0.8米,大角犀利,梗项扭头,背上和尾巴上都是鳞片,蜷着尾巴,这便是镇水兽!

 

镇水兽生性好水好饮,所以放在水边桥侧,镇水护桥,保佑商民通行。

 

从元朝开始,直到清嘉庆七年,即1802年以后,张家湾附近的河塘不断收缩,码头没落渐小。至清嘉庆十三年,洪水泛滥令运河彻底改道,之后连张家湾码头也废弃了,土桥和入京大道才渐被遗忘废弃。

 
《中国的建筑与景观》简介:
 

内容简介:《中国的建筑与景观》收录了288幅摄影作品。内容涉及中国直隶、山东、广东、广西、浙江、福建等12个省,记录了二十世纪初中国各地的建筑、风景、文化及日常生活。有中文、英文对照作解。为研究中国建筑提供了大量宝贵资料。

 

作者简介:恩斯特・柏石曼(Ernst Boerschmann,1873-1949)又译为恩斯特・柏施曼。德国建筑师。第一位全面考察中国古建筑的德国建筑师。恩斯特·柏石曼他在1906——1909年(光绪三十二年——宣统元年)间穿越了中国的十二个省,行程数万里,对中国古建筑进行全面考察,拍下了数千张古代皇家建筑、宗教建筑和代表各地风情的民居等极其珍贵的照片。回国以后,他根据这次考察所获的资料,连续出版了至少六部论述中国建筑的专著。由于历史的变迁,柏石曼的这些论著已经成为后人所无法逾越的中国古建筑史领域的里程碑。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