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德国人拍摄的北京!--1926年《中国的建筑与景观》北京合集

作为曾经的天子皇城,紫禁城坐落之所--老北京,曾经遍布极具特色的古建筑,可谓每走一步都能踩到文物,其中非常多著名的古建筑令人赞叹,可惜今人对他们的容貌已知之甚少了。所幸我们能从恩斯特·伯施曼的《中国的建筑与景观》里留下来的老照片中来一睹昔日最繁华都城的风采。

 

《中国的建筑与景观》以一个外国建筑师的角度,诠释中国建筑的艺术和文化,记录一百年前中国各地的建筑、风景、风俗,甚为可贵。著者德国建筑师恩斯特·伯施曼(Ernst Boerschmann,1873-1949),他于1906-1909年穿越了中国12个省,行程数万里,拍摄数千张反映各地宗教建筑和民俗风情的珍贵照片。

 
 
 
 
 
 
 

图为直隶省北京城墙

北京古城墙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始创于元代,建成于明代,沿用于清代至民国,经历了七个世纪之久,古城墙已不见踪影,被二环路替代蜷曲在老地方。古城墙呈“凸”字形,城墙周长24公里,墙基宽24米,墙通高12-14米,全部为板筑的夯土墙。

 
 
 
 
 
 
 
 
 

 
 
 
 
 
 
 

图为直隶省北京五塔寺

真觉寺金刚宝座塔-五塔寺原名“真觉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白石桥以东长河北岸,创建于明代永乐年(1403-1424年),寺内高石台上有五座小型石塔,五塔寺金刚宝座塔是印度佛陀伽耶精舍(释迦牟尼得道处迦耶山寺所建的纪念塔)形式的佛塔。在我国同类的十馀座塔中五塔寺金刚宝座塔的年代较早,样式最秀美,堪称为明代建筑和石雕艺术的代表之作,也是中外文化结合的典范。

 
 
 
 
 
 
 
 
 

 
 
 
 
 
 
 

图为直隶省北京天宁塔

天宁寺塔是中国现存的密檐式砖塔中比较典型的一座,也是北京创建年代最早的寺院之一。

天宁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延兴年间(公元471—476年),初名光林寺。隋代仁寿年间(公元602年)光林寺改名弘业寺。相传隋文帝未称帝时,一印度高僧送他一袋舍利,他登上帝位后,在仁寿年间将舍利分送中原三十州各建一塔秘藏。法门寺、天宁寺均为其一。仁寿二年(公元602年)佛舍利入塔。

到唐代该寺名叫“天王寺”,天王寺在明初,明成祖下旨重修该寺,天王寺在明正统年间又重修时改名“天宁寺”。

明正德、嘉靖年间和清乾隆年间都曾重修。

 
 
 
 
 
 
 
 
 

 
 
 
 
 
 
 

图为直隶省北京黄寺石塔

黄寺位于安定门外黄寺大街。有东黄寺和西黄寺,故称双黄寺。东黄寺又名普净禅林,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是为治佛脑木汗所建,西黄寺建于顺治九年(1652),达赖喇嘛五世在当年12月来京时住此。顺治十年(1653),达赖喇嘛辞归。乾隆四十五年(1780),班禅额尔德尼六世来京,清高宗指定把五世达赖曾经住过的西黄寺作为他的安禅之所。

古塔为金刚宝座塔,类如京城五塔寺、香山碧云寺宝塔,蔚为壮观。五座方圆形密檐石塔坐落于处于方形台座上,中间为主塔,四角建有四座小塔。每座石塔雕刻精美,佛像佛龛、动物、花卉等。从布局看,除古塔外,古塔前后还建有石牌楼、护塔兽及东西碑亭等,是一处以古塔为中心的优美建筑群。

 
 
 
 
 
 
 
 
 

 
 
 
 
 
 
 

图为直隶省北京西山碧云寺石塔上的菩萨

西山碧云寺内建筑众多,雕像无数。这座寺庙始建于元朝,明朝万历年间扩建到现有规模。寺内现存建筑均系明朝所建。清朝乾隆时期,该寺又经进一步修缮。1748年,乾隆皇帝下令在此新建了一处行宫和罗汉堂。

整个金刚宝座塔刻满各种佛像及其他雕像、图案,不愧为一件大型石刻艺术品。此塔塔基内封瘗有孙中山衣冠,塔基正中券洞之券墙有一块汉白玉石,上书“孙中山先生衣冠冢”。

 
 
 
 
 
 
 
 
 

 
 
 
 
 
 
 

图为直隶省西陵,从桥上看神道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梁各庄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 离北京120多公里。清西陵是清代自雍正时起四位皇帝的陵寝之地,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

清西陵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距今最近,保存最原始,集清代皇家建筑之大成的帝王陵墓群。陵区内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古建筑、古雕刻,气势磅礴。

 
 
 
 
 
 
 
 
 

 
 
 
 
 
 
 

图为北京通往运河水闸的石首

元朝至元三十年,即1291年,郭守敬主持督挖的漕运河道竣工,元世祖将此河命名为通惠河。通惠河连接潞河,开启大运河之路。大运河上漕运繁忙,南方漕粮、北方物产等漕运物资都在张家湾码头上下船,再经陆路往来于京城。为了方便行人车马,就在通惠河咽喉必经之地,修了一座木桥通行——这就是土桥最早的桥——广利桥,迄今已有600多年。

清乾隆四十二年,即1777年,重修广利桥,且在石桥东南向雁翅中间,嵌砌着一只大石雕刻的镇水兽:镇水兽长1.5米、宽0.8米,大角犀利,梗项扭头,背上和尾巴上都是鳞片,蜷着尾巴,这便是镇水兽!

镇水兽生性好水好饮,所以放在水边桥侧,镇水护桥,保佑商民通行。

 
 
 
 
 
 
 
 
 
《中国的建筑与景观》收录了288幅摄影作品。本书作者恩斯特・柏石曼(Ernst Boerschmann,1873-1949)又译为恩斯特・柏施曼,第一位全面考察中国古建筑的德国建筑师与摄影师。本书为他在1906——1909年间对中国古建筑进行全面考察,拍下的数千张古代皇家建筑、宗教建筑和代表各地风情的民居等极其珍贵的照片所整理出版。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