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老照片:感受民国时期的四川古建筑魅力

1932年,梁思成开始和营造学社的同仁一起开启对明清以前古建筑实例的考察和测绘。最遗憾的便是只看到寥寥几处明代建筑。彼时,梁思成和营造学社同仁都认为,经过明末张献忠之乱以后,四川明代以前的古建几乎全部毁于战火。其实在遥远的乡野,仍有少量的古建幸存下来。
 
 
而四川是构架式思路的传统拥护者;再加上地域较为封闭,得以保存了大量古老或是独特的地区做法,使得四川建筑宋元风格独特。
 
 
幸运的是德国建筑师恩斯特·伯施曼于1906-1909年穿越中国12个省区,对中国建筑进行考察,拍摄了大量照片;其中关于四川的影像中有很多珍贵的已经消失的古建筑,有很多是梁思成已经都没有机会见到的,其中一些宋元风格的古建筑更是让人耳目一新!

 
 
 
 
 
 

图为四川广元皇泽寺

皇泽寺不仅是国内唯一的武则天祀庙,寺内还保存着开凿于北魏至明清的6窟、41龛、1203个皇泽寺摩崖造像及其历代碑刻,不仅有极高的文物价值,而且有极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更被专家们誉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图为四川省广元县武后寺上的石刻佛像

武后寺位于四川省广元县,曾经是女皇武则天的祀庙。则天殿始建于唐,历史上曾称“武后真容殿”、“则天圣后殿”。与一般“民办”寺庙不同,皇泽寺这座由女皇御敕建造的“官办”寺庙内没有“大雄宝殿”,因此,则天殿就是皇泽寺的主殿。

 
 
 
 
 
 
 
 
 

 
 
 
 
 
 

图为四川广元的皇泽寺内摩崖造像

皇泽寺摩崖造像始凿于北魏晚期,历经北周、隋、初唐、盛唐的不断雕凿,至中唐时期趋于衰落,持续时间300多年。现存造像57窟龛、大小造像1200多躯。现存重要洞窟除前述的12号、13号外,还有15号、28号、38号、45号、51号、55号、56号等洞窟。这些石刻造像对研究四川地区佛教的传播路线、造像题材和风格、人们的宗教信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非常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图为四川罗江县的水车和筒车

筒车在历史记载中起源于唐朝,为农业丰收立下汗马功劳。古人云:凡河滨有制筒车者,堰陂障流,绕于车下,激流使转,挽水入筒,倾于枧内,流入亩中,昼夜不息,百亩无忧。

 
 
 
 
 
 
 
 
 

 
 
 
 
 
 

图为四川雅州(今雅安)金峰寺舍利塔

金凤寺,西距雅安市区三公里,前临清衣江,后枕蒙山,山形呈“青龙绕凤”之势,环境幽静雅致,是雅安八属之古迹,游览之胜地。寺院始建于唐初,兴盛于宋,明永乐元年僧宗寿重建,迄今6百多年历史,初名“石龙”。寺院掩映在葱茏苍翠之中,珍楠茂密,古树参天,寺庙占地近1万平方米,天王、弥勒、大雄、观音四殿气势宏伟,金碧辉煌,是川藏线上著名的寺庙。

 
 
 
 
 
 
 

 
 

 
 
 
 
 
 

图为四川叙州半边寺

据说它位于岷江之滨的真武山麓,庙宇依山而建,庙门为三重檐歇山式阁楼,楼房为吊脚楼,由五六十根石柱支撑,悬空而立,故称半边寺。半边寺何年所建,《宜宾县志》上没有记载,准确的年代不得而知。从其风格来看,当属清代建筑。可惜寺庙年久失修,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庙门阁楼已毁圮。老照片留下的影像,已成绝版,弥足珍贵。

 
 
 
 
 
 
 

 
 

 
 
 
 
 
 

图为峨眉山金顶寺庙高僧肉身

华藏寺,全称为“永明华藏寺”,位于峨眉山金顶主峰,海拔高度3077米。与“金顶寺院”合二为一,统称华藏寺,其意各有所表。该寺其历史沿革缘起普贤显相的“蒲公追鹿”和奉汉明帝旨建之传,创建于公元一世纪,应为峨眉山最早寺院之一,是峨眉山八大重点寺庙之一,也是全国重点寺庙之一。1972年4月华藏寺又再遭火毁。峨眉山主峰金顶寺庙内住持的肉身金身,也于这一次大火被毁!

 
 
 
 
 
 
 

 
 

 
 
 
 
 
 

图为峨眉山主峰金顶寺庙内的菩萨

华藏寺其历史沿革缘起普贤显相的“蒲公追鹿”和奉汉明帝旨建之传,创建于公元一世纪,应为峨眉山最早寺院之一。民国12年和20年(1923年、1931年)又两次失火再建。1972年4月华藏寺又再遭火毁。

 
 
 
 
 
 
 

 
 

 
 
 
 
 
 

图为四川省汉州路旁的祭坛

中国的祠堂建筑背后蕴含着伦理道德和宗教概念;每一处的祭坛从历史、民俗、宗教和建筑等各种不同的角度,对于这些具有浓郁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的祠堂整体设计规划和大门装潢、殿堂内的塑像、祭坛、法器、对联,以及戏台、窗格、柱墩的装饰风格和浮雕图案等,均能详细的体现当地风情。

 
 
 
 
 
 
 

 
 

 
 
 
 
 
 

图为四川省邛州的村落

"天府南来第一州"——邛崃,位于成都平原西部,川滇、川藏公路要塞,距成都市区75公里,全市幅员面积13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61.3万(2010年)。邛崃古称临邛,系西汉著名才女卓文君的故里,始建于公元前311年,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是四川最早的四大古城之一。

 
 
 
 
 
 
 

 
 

 
 
 
 
 
 

图为四川泸州-自留井 路边祠堂

在自流井地区有很多大户人家的祠堂,盐商府邸的典型代表即为玉川公祠,它是自流井王三畏堂的祠堂。而图片中的祠堂是哪家的却并未可知。

 
 
 
 
 
 
 

 
 

 
 
 
 
 
 

图为四川庐州-自留井 途中牌坊

现如今泸州仅存了20多座牌坊,每一座都记载了重要的历史事实。一座牌坊就如同一部凝重的历史教科书,成为研究地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生平的实物记录和真实见证。而图片中的牌坊为1900年左右拍摄,已不知是谁家所建,所属何家,至今是否尚存。

 
 
 
 
 
 
 

 
 

 
 
 
 
 
 

图为四川省 自流井 盐井生产区河上的运盐船

千年盐都,千年盐运。在自贡井盐外运历史上,曾经的釜溪河百舸争流,盐船连片,白天号子声声,入夜灯火通明,好一派繁忙景象。釜溪河上的运盐船摆满了河道。这里的运盐船十分特别,船头全都向左倾斜,所有的船也一律向左行驶。这是因为釜溪河河道窄小,船只容易迎面碰撞。

 
 
 
 
 
 
 

 
 

 
 
 
 
 
 

图为四川省重庆府 嵌瓷装饰的民宅大门

明清时期,是巴渝建筑风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在建筑风格上,以大挑梁、木构架、夹皮白粉墙及小青瓦为基本特征。同时,明代以后,由于制砖业发展, 更多城镇采用砖建城墙及房屋。清代以后,移民带来的不同建筑文化也为本地建筑技术注入新鲜血液,封火山墙在城镇建筑中得到普遍应用,“嵌瓷”等南方技艺被引入。川渝地区嵌瓷技术在继承闽粤传统的同时,表现出诸多独特的地域特点。

 
 
 
 
 
 
 

 
 

 
 
 
 
 
 

图为四川省禹王宫入口,嵌瓷装饰

根据大殿石柱楹联所载,建于乾隆年间,为湖广人入川于清乾隆11年(1746年)捐资修建的会馆,名湖广馆。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重建。因供奉大禹,又称"禹王宫"。

馆内现有大小不等、仪态各异的观音塑像多尊,无不惟妙惟肖,其中尤以大殿一尊卧式巨型睡观音为罕见。殿廊彩绘观音故事壁画独具风格,引人入胜。馆内天井虽无下水道,但无论下多大雨,即使街上已洪水漫涨,该天井也不会淌水漫延,为该馆一大奇迹,传为大禹保佑之故。

 
 
 
 
 
 
 

 
 

 
 
 
 
 
 

图为四川省 灌县(今都江堰)灵岩寺黑风洞

石宝寨位于重庆市忠县境内长江北岸边,被称为“江上明珠”。此处临江有一俯高十多丈,陡壁孤峰拔起的巨石,相传为女娲补天所遗的一尊五彩石,故称“石宝”。此石形如玉印,又名“玉印山”。石宝寨,以奇特的建筑和许多有趣的传说闻名于世界;长江三峡30个最佳旅游新景观之一,美国探索频道中国七大奇观之一,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之一。

 
 
 
 
 
 
 

 
 

 
 
 
 
 
 

图为四川省万县文庙前院的池塘和雕龙石桥

文庙气势雄伟,构思精巧别致,建筑工艺精湛,文化气氛浓郁,布局严谨有序,保存基本完好,堪称巴蜀一绝。文庙大门雄伟壮观,朱红照壁,十分耀眼。正北面“宫墙万仞”四个遁劲有力的楷书鎏金大字,相传为康熙皇帝手书。宫墙两边大门悬匾,左有“圣域”、右有“贤关”,即圣贤所能至。桥护栏雕刻文房四宝、花鸟虫鱼、祥云怪兽等。中桥两头为精雕蟠龙,只有状元衣锦还乡才可过此桥,寓意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两旁的二桥,也只有功成名就的读书人,才够资格过一趟,称做“游泮”,且要举行一定仪式,即所谓“泮水生香”,始能走过。 

 
 
 
 
 
 
 

 
 

 
 
 
 
 
 

图为四川万县杨子江边的张飞庙

张飞庙始建于蜀汉末期,后经宋、元、明、清历代扩建,已有1700多年历史。它充分利用地形地貌,依山座岩临江,山水园林与庙祠建筑浑然一体,相互衬托。庙外黄桷梯道、石桥涧流、瀑潭藤萝、临溪茅亭、峻岩古木等景,秀美清幽。庙内结义楼、书画廊、正殿、助风阁、望云轩、杜鹃亭、听涛亭等古建筑,布局严谨、层迭错落、独具一格,既有北方建筑雄奇的气度,又有南方建筑俊秀的质韵,更有园林点染、竹木掩映、曲径通幽。因此张飞庙素有“巴蜀胜境”的美称。

 
 
 
 
 
 
 

 
 

 
 
 
 
 
 

图为四川万县张飞庙戏台

张飞庙始建于蜀汉末期,后经宋、元、明、清历代扩建,已有1700多年历史。它充分利用地形地貌,依山座岩临江,山水园林与庙祠建筑浑然一体,相互衬托。庙外黄桷梯道、石桥涧流、瀑潭藤萝、临溪茅亭、峻岩古木等景,秀美清幽。庙内结义楼、书画廊、正殿、助风阁、望云轩、杜鹃亭、听涛亭等古建筑,布局严谨、层迭错落、独具一格,既有北方建筑雄奇的气度,又有南方建筑俊秀的质韵,更有园林点染、竹木掩映、曲径通幽。因此张飞庙素有“巴蜀胜境”的美称。

 
 
 
 
 
 
 

 
 

 
 
 
 
 
 

图为四川省杨子江风箱口峡谷景观

从白帝城下行约两公里,在江北岸黄褐色石壁上,有几条断岩裂缝,岩缝高处,有物酷似风箱,传说那是鲁班的风箱,所以人们便称这段峡谷为风箱峡。

风箱峡是一险陡的峭壁,呈黄褐色,上面看不见半点绿色的植物,峭壁之上,有几条缝隙,有深有浅。远远望去,在一条较大的缝隙中,搁着一叠长方形木匣,看上去很像风箱。传说称这里的风箱是当年鲁班存放的。

 
 
 
 
 
 
 

 
 

 
 
 
 
 
 

图为自贡山西会馆的庭院

目前所能找到的资料很少,基本找不到关于全国各地会馆在四川自贡的资料。

 
 
 
 
 
 
 

 
 
 
《中国的建筑与景观》简介:
 

内容简介:《中国的建筑与景观》收录了288幅摄影作品。内容涉及中国直隶、山东、广东、广西、浙江、福建等12个省,记录了二十世纪初中国各地的建筑、风景、文化及日常生活。有中文、英文对照作解。为研究中国建筑提供了大量宝贵资料。

 

作者简介:恩斯特・柏石曼(Ernst Boerschmann,1873-1949)又译为恩斯特・柏施曼。德国建筑师。第一位全面考察中国古建筑的德国建筑师。恩斯特·柏石曼他在1906——1909年(光绪三十二年——宣统元年)间穿越了中国的十二个省,行程数万里,对中国古建筑进行全面考察,拍下了数千张古代皇家建筑、宗教建筑和代表各地风情的民居等极其珍贵的照片。回国以后,他根据这次考察所获的资料,连续出版了至少六部论述中国建筑的专著。由于历史的变迁,柏石曼的这些论著已经成为后人所无法逾越的中国古建筑史领域的里程碑。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回到
顶部